English

广西师大文科基地如何创学科名牌

1998-10-0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

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全国30所高校49个学科点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,目的在于培养“少而精的高水平文科基础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”。广西师大中文系作为全国22个国家文科基地中文学科点之一,提出创建学科名牌的目标,并作出了积极探索。

创学科名牌首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。这几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投入450万元,用于师大文科基地硬件建设。学校建起了4330平方米的文科基地大楼,配置了多媒体语音室、电脑室、电化教室,图书资料也实行了电脑化管理,并斥资36万元购买了《续修四库全书》等珍贵书籍。这些都为建设名牌学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
在教学中,如何既保持中文学科的特点,又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人才?广西师大在课程设置上,按照“宽口径、厚基础、深专业、重能力”的原则,在注重增加国学及传统文化课程的基础上,“打通”文、史、哲的界限,初步形成社会科学、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,开设如古文精读、古文献检索、国学概论、科学概论、思维学、中国通史等课程。同时,通过课程调整,使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变得更精炼,开出34门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,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。这些选修课有的是专业课的拓展和加深,如国学名著选讲、《说文解字》研究等;有的能提高学生能力,开阔学生视野,如模糊评价与统计分析、一元微积分、生命科学、比较文学等。这样的课程结构,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取和基本能力的形成,另一方面使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专长,向某一方向纵深发展。

广西师大文科基地在办学上处处体现了开放意识。建立了任课教师遴选制;在教学模式上,打破四年一贯制,低年级实行班级授课,高年级实行导师制,聘请德高望重、学术水平高的教授进行专门的治学指导。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,使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有特色,如文学概论部分章节教学采取观摩与评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;写作侧重实践,采取专题式授课;现代文学采取作品讨论方式等。经常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、专家、作家来基地讲学。对学生的学习实行动态管理制度,如1996—1997年,先后有7名基地班学生被淘汰到普通班,与此同时,从全校文科各系和本系普通班中选拔出11名优秀生到基地班学习。在这里,能力是考核学生的标准。除专业能力和定性能力外,还必须达到一系列定量能力指标:必须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标准并附加四项计算机视野能力,必须通过英语国家六级考试,强调英语听力、对话、讲故事、即席演说等实际能力。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锻炼,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学术研究的方法。

高质量的教学,要有高质量的科研作支撑。在广西师大文科基地,一批大型科研项目获得成效或已启动。从批准为文科基地至今,他们共承担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2项,省级项目4项,自治区教委科研项目13项,教师出版专著和参编论著48部。由张葆全、周满江主编的《中国历代诗话丛书》和苏关鑫、雷锐主编的《古俗类编》等都有较好社会影响。由张明非、王杰教授主编的《中国诗学丛书》是一套受到广泛关注的大型学术研究丛书。此外,该基地还创办了《东方丛刊》、《唐代文学研究》、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丛刊》、《东方审美文化研究》等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术刊物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文科基地,基地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和研究,成立了华南民族文化研究所、方言研究所。

广西师大立足于创名牌学科,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。文科基地建设也促进了青年人才的培养。目前,基地已有博士和在职博士19人,一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脱颖而出。三届基地班学生已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40篇,一人获“跨世纪大学生”称号,5人获省级以上奖励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